Exam代考服务
Exam全科代考 online exam代考,网课代考,作业代写,网课包课,全A保障
立即咨询微信:rokixueba
gmat 备考
GMAT™备考材料指南
GMAT™备考材料指南
使用GMAT考试真题进行练习
GMAT™官方入门工具包和模考练习1&2包含官方练习题和两期完整的模考练习,可供mba.com注册用户免费使用。与所有官方练习材料相同,所有试题均来自过往的GMAT考试,且模考练习所用的计分算法与GMAT实战考试相同,以便你了解GMAT考试的真实情况,自信地学习。
GMAT™官方入门工具包和模考练习1&2通过提供以下内容,帮助你更有效地学习:
使用两期完整的计算机自适应GMAT模考练习进行练习(含答案,不含答案讲解)。登录时长不一定能保证你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,但考试成绩较好的考生往往会花更长时间学习。*
90道附加免费试题——30道定量推理试题、45道文本逻辑推理试题、15道综合推理试题,均附答案和讲解。
调整考试节奏的能力。使用计时工具监控你的考试节奏,并与你按时完成考试所需速度进行对比。
可定制的模考练习题集。针对你的能力水平,选择你想要回答的试题类型、难度和题量。
从你的错误中汲取教训的机会。复习模考练习和试题的作答情况,理解试题的依据,并评估你的弱点。
评估你的成绩的方法。使用三份进度报告查看你的正确率,按照试题类型和难度分析你的考试结果,并核查你的考试节奏。
在你购买附加试题或考试后,你能使用即刻出现在你的软件中的附加试题或考试,使你的GMAT官方模考练习更加实用。
选择模考练习部分的次序——正如考试日一般,了解何种次序更利于你发挥最佳应考水平。
*GMAC(2016)mba.com 前瞻性学生调查
访问mba.com商城,提升GMAT™备考实力
助力你提高你的技能,让你在GMAT考试中发挥最佳应考水平所需的资料都可在mba.com商城获得。以下是一些GMAT官方考试资料,有助于你充分利用你的学习时间:
GMAT™官方指南
GMAT官方指南系列是唯一的学习指南,专门提供过往GMAT考试真题,由考试出题者独家提供。GMAT官方指南是GMAT考试的必备学习工具,含1400多道练习题和答案讲解。
GMAT™官方模考练习包
GMAT官方模考练习包3-6与GMAT™入门工具包和模考练习1&2完全配套。其提供两期完整计算机自适应模考练习*和答案,能提升你的备考实力。你将收到一份更加详细的成绩单,深入探究你的定量推理、文本逻辑推理和综合推理部分的成绩。上述成绩有助于你制定专属备考计划。
其它官方GMAT™官方备考工具
了解其它GMAT™官方备考工具,包括GMAT写作™、GMAT焦点™定量诊断、综合推理备考™,以及其它工具。
一、前言:为什么写这篇东西?
离我考完GMAT也有大半个月了,从7月中旬开始准备考试,到8.24一战结束,再到现在半个月过去了,正好心态上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平复,也对自己整一个复习阶段有了比较全面的评价。
总的来说,这篇心得目的有三:
一是因为在备考前期,受同校师姐的一篇“GMAT经验分享-一战740”影响较大,因为当时觉得自己和师姐水平相仿,可以效仿她的复习经验。现在我也一战结束,希望对其他师弟师妹有所帮助;
二是在GMAT复习的圣地,CD论坛上,看过很多大神的经验分享和心得介绍,虽然自己水平有限,但也希望对CD作一份回报;
三是给自己一个月复习过程做出一个总结回顾,希望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。
二、基本情况介绍
我从7月中旬大三最后一学期期末考结束开始,准备GMAT考试,当时可以说是对GMAT考试一无所知,只知道有数学和语文两部分,连语文里面具体内容都不知道。
初略来看,从7月中旬到8月24,大致一个月复习时间,但是扣除中间回家休息,朋友聚会,实习面试,高数暑修(惭愧,为了刷分)的时间,应该是一个月不到的完整复习时间。
最后的结果是730,其中V37,Q50,IR5,AWA4.5,其实结果还是不满意的,尤其是IR太低,但是也是因为自己根本没复习IR,而且最后一道IR也没做完。 Q还是没上51,V比自己模考分数低,这些也略显美中不足; 考试时Q做完多了15分钟,而V时间非常赶,最后十题基本秒选。 不过上了700,也算是没白费这一个月努力。
中间全靠自学,和网上资料加成。
三、个人水平分析
说说自己备考前的英语水平的知识储备。 首先GMAT作为全球的商学院研究生考试,英语肯定是第一要求,但不是最重要的要求(后面详细说)。我在全英教学的本科划水三年,口语和写作其实都一般,但是因为教材都是全英的,所以阅读被动得到了锻炼。今年4月份半裸考了一次托福104分,不过阅读30满分,算是比较满意。四六级这些都是裸考,但是分数都不高。
但是GMAT不是一个语言考试,所以英语只是其中一部分。GMAT涵盖语言、逻辑、思维这几方面,缺一不可。
所以现在马后炮,给自己做一个SWOT分析,那就是:
优势S:
(1) 英语阅读能力好,词汇量在托福锻炼后有了不错提升;
(2) 个人认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错;
(3) 自学能力还不错(大学三年大部分课程都是考前突击);
劣势W:
(1) 口语和写作能力一般;
(2) 数学能力不高,基础知识都忘了(文科生,高数都是飘过);
(3) 高考后就没有认真备考过了;
机会O:
(1) GMAT不考口语,写作也不占总分,更注重阅读能力;
(2) 暑期待着图书馆,有不容易被打扰的学习环境;
(3) 数学要求的知识储备简单,有初高中水平就够了;
(4) GMAT有机经加成(后面细讲);
挑战T:
(1) 时间紧迫,中间还有其他事情(实习,暑修等等);
(2) 换库时间时长时短,也有点扰乱心智;
四、为什么选择自学?
这也是复习期间,包括考完之后,最多朋友同学问我的一个问题。有没有报班啊?有没有报网课班?为什么要自学啊?其实我选择自学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:
一是报班时间长,不管是面授班还是网课,一个基本的入门课程都要一周到两周时间,其实我个人经验还是,从一无所知到入门,其实自学一周就足够了(前提是有对应的资料,后面会有介绍);
二是报班的价格问题,虽然报考GMAT的大家基本也不会在意这几千块钱,但是我个人追求性价比,几千块的课程,都足够再刷两次考试了,而且提升的价值真的大吗?
三是跟班学习的进度比较被动,毕竟一般课程都是一对多,网课就更不用说了,到了后期,每个人的知识点分布,知识漏洞都不一样,跟班没办法做到因人而异,查漏补缺。(吐槽一下,虽然网上免费公开课真心不错,但是废话也多,一小时课程大概一半干货吧)
总结:什么人适合报班?备考时间长,对自己自学没自信,平时学习比较被动的同学; 什么人适合自学?时间赶,有一定英语基础,自学能力比较好的同学。
五、备考时间安排:
从CD论坛上大家的共识来说,要上700分,一般来说GMAT的备考准备时间必须在一个月以上,三到两个月比较充足。 至于先考托福或者雅思,会不会对GMAT准备有帮助,我觉得见仁见智。 我的时间安排大致是:
第一周把verbal语文部分的SC和CR熟悉一遍,以了解题型为主,主要教材是曼哈顿; (RC就是阅读,其实和托福,甚至四六级的阅读在题型上是一样的,所以这里略去)
第二周开始做OG上的verbal题目,保持SC一天20道,CR一天10道,RC3到4篇。其中SC要开始准备错题集;
第三周二刷OG的SC,CR开始做GWD(GWD)的题目,RC还是保持每天练习就好。中间发现语法错误很多,开始各种找语法书和别人的笔记看,其实浪费了很多时间;开始准备数学,因为对自己基础不放心,把陈向东的数学突破这本书看了一遍;
第四周,三刷OG的SC,SC有了很大提升;所以也开始着重突破CR,开始自己画逻辑链;
第五周,也就是临考前,把语法笔记,错题集再看两遍;把CR的错题再做一次;数学可以开始做机经题目,大概做了两遍;开始准备AWA作文的模板。做做PREP模考(事实上我只做了verbal部分模考两次)
六、备考资料选择:
说实在的,GMAT的复习资料实在是太多太多了,CD论坛上,包括很多其他的网站,还有国外的一些资料,真是浩如烟海。
我一开始也犯了一个错误,就是以为手上的资料越多,越有用,心里越有底气;
但其实这样反而会打乱你的节奏,比如要不要看一看这本书,要不要先翻翻这个资料?
其实,备考资料,在精不在全。
下面推荐几个资料:
OG,这个就不用解释了,入门资料,官方指南;
曼哈顿的SC,很好的新手语法书,但是全英,有些难入手;
一份数学的词汇表+陈向东的数学突破的例题部分;
自己的语法错题集
自己的CR逻辑链
我自己的语法笔记还有AWA CR RC的一些思维导图就放这给大家下载吧
七、单项复习心得:
(1) SC:
SC是我花了时间最多复习的部分,也是收获最多的部分。因为虽然接受全英教学三年,但是很多时候的英语使用实在不规范,书面表达不清晰。GMAT的SC原则就是语义明晰,简洁无歧义,这句话可以贯穿SC复习的全程。
SC复习是一个滴水穿石的过程,一开始复习曼哈顿,大致把高中已经落下的基础语法知识点,像是句子结构、平行结构、修饰语等等补回来;
然后开始刷第一遍OG,这时候的我还妄想着用语感做题,其实在GMAT中,语感不可靠,可能会蒙对一些题,但是错误的几率更大;
OG做到后一半,错误率非常高,这时候容易慌神,像我一样,当时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复习计划有误,开始到处找寻什么白勇语法、别人做的千行笔记来看。事实证明,只有自己做的笔记,还有错题,才能真正地记住,并在考场发挥作用;
第三次刷OG就已经轻松很多,那时候就可以一眼看出明显错误,这个时候就要练习读懂语义(根据很多考友反应,这次的题库verbal部分明显偏难,尤其是SC已经很难马上找到明显错误了,而我的考试感受也是一样)
小结:总的来说,SC虽然我花的时间最多,但是题目做的并不多,主要是重复做了三次OG的题目,然后更多时间花在了错题的总结归纳上面
(2)CR:
CR是一个很有挑战性,也很有成就感的部分。作为商科的考试,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。但是CR也被很多人看作是很难得一部分。
确实,一开始做CR的时候不仅正确率惨不忍睹,而且往往第一遍还看不懂题目。不仅消耗脑力,而且耗时间。CD上已经很多人总结了非常好的逻辑链了,所谓逻辑链,就是你一看到题目,马上反应:这是什么题型?题目在说什么?可能的出题点是什么?
但是别人的逻辑链不一定适合你,所以我还是整理了自己的逻辑链。
同理,CR的练习也不在刷题多,而在于归纳总结。
(3) RC:
一开始并没有把太多心思放在RC上,因为当时觉得自己阅读能力还不错,而且觉得和托福没有什么区别,甚至文章还更短。后来才发现,其实RC也算是隐藏的BOSS,尤其是考试中,我就是被两篇RC浪费了太多的时间。
RC的难度在于,长难句非常多,生僻单词多,时间紧,不能回读。当然我到最后也没办法做到不回读,因为阅读难度确实大。
RC一篇内容不多,但是题目有3到4道,而一篇阅读最多只能用10分钟完成。
这对你阅读长难句的要求非常高(当然,SC和CR一样要求长难句阅读) 我的RC练习量并不够,pace的掌握并不好,以后大家引以为戒。
虽然RC有机经,而且也比较全,但是我觉得有利有弊,这会在机经部分详细说。
(4) 数学:
数学部分,我是到了后半段才开始准备的,并没有保持每天一定的题量,但是把陈向东的数学突破里的例题都做了。
有机经的话,把机经都做一遍,注意是做,不是看,光看答案,不动手算是不行的
(5) AWA:
AWA其实就是CR的作文版,让你去找原文的逻辑错误。CD上有很多人的模板,什么七宗罪等等,其实AWA复习可以和CR一样建立逻辑链。
我也是总结归纳了一份自己的AWA模板
虽然最后分数一般吧
(6) IR:
IR没怎么复习,所以分数低,但是基本IR就是语文和数学的综合,以图表题为主,又臭又长的题目和迷惑性比较强的题目
陈向东的数学突破和曼哈顿SC的PDF
也放压缩包里了
八、机经使用说明
什么是机经(JJ、寂静等等),什么是换库,这些对于GMAT新手来说都是很陌生的 通俗来说,机经就是考了试的人将一部分题目和答案背下来,放到网上。因为一段时间内GMAT的题库是固定的,如果遇到了原题,答对的可能性就会增大。 之前GMAT换库是一月一次,但是今年以来越来越频繁,最多9天。 今年7.28和8.14都换了一次库,导致我8.24考试也十分担心会不会又是10天超短库。 不过8.14换库后,竟然到9.11仍未换库,也是一个奇怪的地方。
CD很多人说机经最重要的是数学,基本数学靠机经就够了,我在看机经前先看了一遍数学基础部分,然后刷了两遍机经,确实考试遇到了十道左右原题,当场还是十分开心,但是最后还是只有50,看来基础还是不扎实。
机经另一部分是阅读,我也是看了一边阅读,最终确实遇到了两篇。但是作用不大,一是因为机经里有40多篇阅读,就算你全部看完,把大致内容记住,但是题目肯定记不住,题目记住了,难度答案也能背下来? 而且阅读机经会影响心态,比如我发现机经和原文有一定出入,怀疑自己看错了,又回头看一遍,导致浪费时间。
最后,机经不需要花钱买,我花了200块买了一个别人整理的机经,后来发现其实和CD上没有太大区别,而且更新也没有CD及时。
九、现场考试心态
我选的是下午一点开始的场,因为有午休的习惯,所以很怕自己会困,所以11点就到考场附件,但是找不到休息的地方(广州)。考场很小,但是环境很好,也不容易找,但是一个考场人很少,所以不容易被打扰。有两个休息时间可以出来,我都选择出来上厕所洗了个脸。
一开始写AWA还是比较顺利,IR部分因为自己实在没有复习,而且最后一题没看时间,连选项都没选,最后低分也在意料之中。
数学部分比较顺利,有一两道蒙的题目,有十道左右机经题目,难度不算太大,但是有一些机经的原题答得太快了,应该保持一题15秒的pace(有人研究太快会扣分,真实性不明)
这次语文题库明显偏难(上一个库V37只能到710),我遇到的前两篇RC较难,而且长,而且我还反复读了好几次,导致时间不够。
模考时候最后20题我一般会留下40分钟,而考试时候只有30分钟不到。这导致我最后10题基本是一分钟不到必须做完。
最后本身以为不会有700了,但是有730还是比较满意了。
十、总结与鸡汤
总的来说,GMAT是一个连贯的考试,RC会考察你的数理思维,数学也需要你具备阅读能力。而SC、CR、RC其实是一个整体,无非都是在长难句,语义理解和逻辑链上考察。
一开始我的复习心态和托福一样,觉得GMAT并不难,但事实上,GMAT确实需要认真对待,花大工夫,不管是自学还是报班。 总结起来,备考GMAT心得无非以下: 一、多总结,多思考,把知识点归纳成自己的体系; 二、有耐心,细心,避免题目的陷阱; 三、换位思考,懂得出题者的套路。
最后,GMAT只是漫漫申请路上的一步,不管结果如何,还有许多需要准备的。 我自己也可能需要二战GMAT,祝大家好运。